2024-04-12 王子赫 精彩小资讯
长至节的别名和与冬至的关系
冬至的别称
长至节并不是冬至的别称。冬至有以下别称:
1. 一阳生: 冬至后,阳气开始回升,故称“一阳生”。
2. 数九寒天: 从冬至后开始计算“九九”,每“九”为一个周期。
3. 冬节: 冬至是冬天的节日,故称“冬节”。
4. 冬至子: 冬至日为子月,故称“冬至子”。
5. 亚岁: 冬至是新旧交替的时期,故称“亚岁”。
长至节
长至节又称“夏至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,表示一年中白昼最长、黑夜最短的日子。夏至通常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。其别称如下:
1. 日长至: 夏至日白昼最长,故称“日长至”。
2. 日南至: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最北,故称“日南至”。
3. 夏至: 夏至是夏季的开始,故称“夏至”。
4. 炎节: 夏至时天气炎热,故称“炎节”。
5. 至阳节: 夏至时阳气最盛,故称“至阳节”。
长至节与冬至的区别
长至节和冬至在日期上相差半年,且阴阳属性相反。长至节是白昼最长、阳气最盛的时候,而冬至是白昼最短、阳气最弱的时候。
冬至长夏至短
定义与意义
冬至是指冬天的至点,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短的一天。夏至是指夏天的至点,是北半球一年中最长的一天。
原因
地球自转轴倾斜 23.5 度。当北半球向太阳倾斜时,太阳光直射的角度较大,导致白天较长。而当北半球远离太阳倾斜时,太阳光直射的角度较小,导致白天较短。
影响
冬至和夏至对生活有着重大影响:
1. 白天和黑夜时长:冬至时,北半球白天最短,约为 8 小时,而夏至时最长,可达 16 小时。
2. 季节变化:冬至标志着冬天的开始,而夏至标志着夏天的开始。
3. 传统节日:在中国,冬至有吃汤圆的习俗,而夏至有吃面条的习俗。
4. 自然界现象:冬至时,北半球植物停止生长,动物冬眠;而夏至时,植物生长旺盛,动物活动频繁。
冬至和夏至是地球自转轴倾斜引起的自然现象,对地球上的生命和季节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。这些天被视为重要的文化和自然事件,在世界各地被庆祝和纪念。
冬至长,夏至短,缘何而来?
一、冬至与夏至
冬至和夏至都是一年中两个重要的天文节气。冬至是北半球每年12月21或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最南的时候,此时北半球白天最短,夜晚最长。夏至是北半球每年6月21或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最北的时候,此时北半球白天最长,夜晚最短。
二、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影响
地球绕太阳公转并非一个正圆,而是一个扁的椭圆,这使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在一年中不断变化。当地球位于远日点(距离太阳最远的地方)时,太阳直射点移动得较慢,因此冬至和夏至之间的时间较长。当地球位于近日点(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)时,太阳直射点移动得较快,因此冬至和夏至之间的时间较短。
三、地轴倾斜导致季节变化
地球的自转轴并非垂直于公转平面,而是倾斜23.44°。这种倾斜导致地球不同区域在一年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,从而产生了季节变化。夏至时,北半球朝向太阳,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,因此天气炎热。冬至时,北半球背离太阳,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,因此天气寒冷。
四、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
太阳直射点是太阳光垂直照射地球的点。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,该半球的白天变长,夜晚变短。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,情况则相反。因此,在北半球,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处于最南,白天最短,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处于最北,白天最长。
五、
冬至长,夏至短,是由地球公转、自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、地轴倾斜导致的季节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,综合影响了昼夜长短,形成了冬至长、夏至短的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