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7-24 郭芊澄 精彩小资讯
辽代以后的重阳节习俗
一、登高赏秋
自唐朝以来,重阳节登高赏秋的习俗愈加盛行。辽代时,人们在重阳节这天争相登高,以避邪祈福、延年益寿。到了宋元时期,登高成为重阳节的标志性活动,人们纷纷涌向城郊山冈,饱览秋日美景,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二、插茱萸
茱萸是一种具有驱虫避邪功效的植物。辽代以后,人们在重阳节这天习惯将茱萸叶插在头上或佩带在身上,以抵御邪祟、保佑平安。插茱萸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清代,成为重阳节的独特标志之一。
三、饮菊花酒
菊花自古以来便被视为高洁之士的象征。辽代以后,人们在重阳节这天饮菊花酒,以寄托对长寿、延年益寿的祈愿。菊花酒具有清热解毒、健脾养肝的功效,在重阳节饮用还有祛邪避灾的寓意。
四、吃重阳糕
重阳糕又称“花糕”,是一种形状类似于石榴的糕点。在辽代以后,重阳糕成为重阳节的传统美食。人们在重阳节这天吃重阳糕,寓意着辟邪消灾、吉祥如意。重阳糕具有香甜软糯的口感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
五、放风筝
放风筝是辽代以后兴起的重阳节习俗。人们在重阳节这天放飞风筝,寓意着驱邪纳福、提升运势。风筝翱翔于天际,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。放风筝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,成为重阳节的一项趣味活动。
辽代祭祀
辽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政权,存续于916年至1125年。作为当时东亚的主要强国之一,辽代在祭祀活动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祭天祭地
天祭
天祭是辽代的最高等级祭祀活动,由皇帝亲自主持。天祭的地点通常在燕京(今北京)北郊的柴册坛,祭祀对象为苍天。祭祀仪式包括上香、奠酒、焚祝文等,主要祈求国家安宁、风调雨顺。
地祭
地祭与天祭并重,也是辽代的重要祭祀活动。地祭的地点在燕京南郊的方泽坛,祭祀对象为皇地祇。仪式程序与天祭基本相同,主要祈求国土稳定、五谷丰登。
祈年祭
祈年祭是辽代每年正月例行的祭祀活动,由皇帝亲自主持。祭祀地点在燕京的南郊坛场,祭祀对象为先农。仪式包括焚香、奠酒、献牺牲等,主要祈求农业丰收、五谷丰登。
岁时祭祀
春社
春社是辽代每年春季举行的祭祀活动,由地方政府主持。祭祀对象为社神,主要祈求丰收、民安。仪式包括献牺牲、歌舞等,气氛较为热闹。
秋社
秋社是辽代每年秋季举行的祭祀活动,与春社相对。祭祀对象同样为社神,主要祈求收获、平安。仪式与春社类似,但规模较小。
祖庙祭祀
辽代皇室有专门的祖庙,用于祭祀历代祖先。祭祀仪式由皇室成员主持,包括上香、奠酒、焚祝文等,主要表达对先祖的敬意和怀念。
辽代祭祀活动是契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反映了辽代人的信仰和风俗。这些祭祀活动不仅具有宗教意义,也具有政治和社会功能,维系着辽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