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11-07 张逸橙 精彩小资讯
立秋节气的由来
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节气,标志着秋季的开始。它的到来往往在公历的8月7日或8日。
1. 天文学由来
立秋与太阳直射点南移有关。在北半球,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6°时,这一天称为立秋。
2. 历法由来
在古代中国,立秋是按照干支纪历确定的。干支纪历中共有60个组合,其中立秋对应的是“甲戌”。
立秋节气的气候特点
立秋后,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,北半球昼短夜长,气温逐渐下降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季,呈现出以下气候特点:
1. 凉爽宜人
立秋后,高温逐渐消退,早晚凉爽。气温一般在20-25℃之间,人体感觉舒适。
2. 降水减少
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立秋后降水量减少,以晴朗的天气为主。不过,一些地区仍可能有降水,比如南方降水活跃的地区。
3. 秋高气爽
立秋后,秋风渐起,空气中的浮尘散去,能见度提高,天空呈现出高远清澈的蓝天。
4. 秋风送爽
立秋后,北方的风向开始转为偏北风,吹拂带来阵阵凉爽。风力一般不大,给人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。
5. 昼夜温差大
立秋后,昼夜温差逐渐加大。白天阳光充足时气温较高,但在早晚时段气温较低,有时甚至会出现寒意。
立秋节气:由来及气候特点
一、立秋的由来
立秋节气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实践。在西汉时期,刘安在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中首次将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。根据古人的天文观测,当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,便进入立秋节气。
二、气候特点
立秋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。此时,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,北半球白昼逐渐缩短,夜晚逐渐加长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季,气候呈现以下特点:
1. 气温下降:立秋后,太阳辐射减弱,气温逐渐下降。北方地区昼夜温差较大,而南方地区相对较小。
2. 降水减少:立秋后,副热带高压逐渐增强,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。受其影响,降水量明显减少,降雨频率降低。
3. 空气干燥:立秋后,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减少,空气变得干燥。北方地区容易出现干旱,南方地区也可能出现局部干旱。
4. 秋风渐起:立秋后,冷空气活动开始增强,常有秋风吹拂。风力一般不大,但持续时间较长。
5. 万物成熟:立秋时节,农作物已经逐渐成熟。北方地区进入收获季节,南方地区也接近成熟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