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9-19 胡知溪 精彩小资讯
节气知识:为什么大暑比夏至热
夏至和立秋之间的这段时间,是传统文化中所说的“三伏天”,是夏季最炎热的时期。其中,又以大暑节气最为酷热。人们常说“夏至三庚便大暑”,那么,为什么大暑会比夏至更热呢?
1. 太阳直射点北移
夏至时,太阳直射点位于地球北回归线。而大暑时,太阳直射点虽然已经过了北回归线,但仍然处在北半球。因此,大暑时虽然太阳辐射强度有所减弱,但由于直射位置仍然偏北,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仍然能得到较多的太阳辐射。
2. 地表热量积累
夏至前后,北半球各地都已积累了大量的热量。在漫长的日照时间和充足的太阳辐射下,地表温度不断升高。大暑时期,地表热量积累达到高峰,使气温进一步上升。
3. 副热带高压控制
每年夏季,副热带高压控制着北半球中纬度地区。大暑时,副热带高压势力最强,范围最大。它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南下,同时加强了地面暖湿气流的输送,导致气温持续升高。
4. 对流活动减弱
在大暑期间,副热带高压控制下,空气相对稳定,对流活动减弱。强烈的太阳辐射难以通过对流运动输送到高层大气,滞留在近地面,进一步加剧了高温。
5. 水汽含量较低
大暑时,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,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很难进入内陆地区。因此,大暑时期的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低,无法有效地吸收和散发热量,使气温更加炎热。
综合以上因素,虽然大暑时太阳直射点已不在北回归线上,但由于地表热量积累、副热带高压控制、对流活动减弱和水汽含量较低等因素的影响,大暑节气仍然是全年最炎热的时期。
为什么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
夏季时节,随着小暑、大暑的到来,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间段正式开启。那么,为何这两个节气会是全年最热的时候呢?接下来,让我们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。
一、太阳位置
小暑:公历7月7日或8日左右,太阳到达黄经105°。
大暑:公历7月23日或24日左右,太阳到达黄经120°。
此时,太阳直射北半球,正处于北回归线上或稍北。太阳高度角最大,阳光垂直照射地面,带来充足的热量。
二、气压状况
夏季,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着我国大部分地区,带来晴朗、少雨的稳定天气。
副热带高压带内气流下沉,抑制对流活动,导致空气干燥,云层较少。
由于阳光得以充分到达地面,地表温度迅速升高。
三、地表吸收热量
夏季,太阳辐射强度大,到达地面的热量较多。
地表吸收热量后,温度持续上升。
由于土壤、岩石等物质具有较高的热容,它们吸收的热量较多,导致地表温度进一步升高。
四、大气层影响
夏季,大气层中的水汽含量较低,对热量的吸收和反射有限。
因此,更多的太阳热量可以直接到达地表,导致温度进一步升高。
综合以上因素,小暑和大暑期间,太阳位置处于有利位置、气压状况稳定、地表吸收热量充足、大气层影响较小,共同作用导致这两个节气成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。
为什么叫大暑和小暑和中暑
夏季炎热难耐,人们很容易中暑。夏季也分为大暑、小暑和中暑,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?
大暑
1. 时间: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,一般在阳历7月22日或23日。
2. 特点:大暑时节,气温最高,日照时间最长,雨水充沛,是一年中温度最高、天气最炎热的时期。
小暑
1. 时间:小暑是夏季第二个节气,一般在阳历7月7日或8日。
2. 特点:小暑时节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气温开始升高,但也小于大暑。
中暑
1. 含义:中暑是指身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,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常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。
2. 原因:中暑通常是由高温、高湿、通风不良、长时间体力活动等因素导致的。
3. 症状: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肌肉痉挛、皮肤发红、体温升高、神志不清等。严重的中暑可能危及生命。
区别
1. 时间不同:大暑在小暑之后,而中暑则随时可能发生。
2. 成因不同:大暑和小暑是自然节气,而中暑是环境因素和身体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3. 严重程度不同:大暑和小暑只是反映了季节变化,而中暑则是一种需要及时救治的疾病。
了解大暑、小暑和中暑之间的区别,有助于我们在夏季采取适当的防暑措施,避免中暑,保障身体健康。